听新闻
放大镜
检察官说法丨检察官揭秘“社保陷阱” 守护“银发族”养老资金
2019-09-24 10:40:00  来源:徐州市检察院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老龄化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第一,养老问题已成为举国上下密切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徐州市检察机关对2016年以来办理的11件以帮助办理养老保险等社保为名的诈骗案件分析发现,不法分子通过熟人关系获取信任,利用信息不对称,以帮助中老年人办理病退、内退领取养老金为幌子,精准围猎中老年人的养老钱,极易引发集体信访等社会难题,亟需打防结合,筑牢“老有所养”法律屏障。

  里应外合,设计“杀熟陷阱”

  部分不法分子利用“熟人社会”邻里关系和自身公职人员身份获取信任。一方面,利用邻里关系寻找身边熟悉的中老年人作为作案目标,另一方面,由具有公职人员身份的不法分子出面,以办理社保疏通关系为由骗取钱财。尤其是当不法分子系人社局等直接经手社保办理的部门工作人员时,被骗老人更容易深陷骗局,难以醒悟。

  欲钻漏洞,反落“代办陷阱”

  该类案件被害人群体相对单一,大多是下岗职工、个体工商户等不符合国家养老金领取条件的中老年人。这些群体防骗意识较弱,关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了解较少,希望能有“特殊关系”帮助其快速办理。不法分子便利用这一心理,打着“代办”养老保险的旗号行骗。如赵某知、吴某云诈骗案,赵某知、吴某云认真研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后,通过较为官方、专业的信息获取中老年人信任,利用信息不对称,谎称其可以“代办”农机站正式退休名额,先后诈骗13人养老钱共计42万元。

  “棺材本”被骗,诱发集体不安定因素

  这类案件被害人多为生活没有固定保障的弱势群体中老年人,被骗钱财也均为其养老的“棺材本”。除极少部分被害人可以获得犯罪分子少量的赃款退还外,绝大部分被害人的经济损失在刑事判决后均无法得到赔偿。被害中老年人血本无归,极易造成集体信访事件。如吕某凤诈骗案,吕某凤以老年女性为对象,以帮助办理低保为名,骗取6名老年女性11300元,事后吕某凤将赃款挥霍。办案过程中,6名被害人情绪非常不稳定,多次向司法机关表示,希望追回赃款,但却无法追回。而曹某慧、杨某诈骗案中,9名被害人的51万元被挥霍一空,诱发被害人的信访。

  【检察官说法】

  强化协作,加大打击力度。司法机关加强协作配合,强化信息沟通联络,把握涉众诈骗犯罪的规律特点,重点打击和防范社会保险诈骗,在重点行业、领域和部门建立控制阵地,构建立体交叉的网格化控制机制,捕捉犯罪信息,及时跟踪破案,把群众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全力追赃挽损,减少被害人损失。加大对赃款赃物流向及查封、扣押、冻结等相应工作的重视,对涉案财物全面充分审查核实;在侦查阶段就注重追赃挽损工作的开展,充分依靠群众,最大限度减少群众损失。

  深入广泛宣传,增强辨别能力。社保部门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向社会各界特别是个体工商户及流动打工人群等群体,广泛宣传社会养老保险等惠民政策的基本办理流程、办理机构、办理材料等相关情况,增强群众对以办理养老保险的等为名的诈骗犯罪的辨别力,避免受骗上当。

  编辑:张亚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