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以史为鉴】战斗 直到胜利
2023-02-27 12:37:0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2018年10月的一天,在四川省通江县王坪村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汪烈山烈士的后人汪绪明一家从湖北省红安县赶到这里,他们长跪于汪烈山墓碑前痛哭失声。在汪烈山牺牲85年后,他的亲人终于得知他遗骸的埋葬之地。

  汪烈山,1904年出生于湖北省红安县檀树岗乡汪刘家洼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加入红一方面军,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少共国际团团长等职务,参加过鄂豫皖苏区4次反“围剿”。1931年11月红四方面军成立,他任红四军第十师第三十团团长;1932年12月随军入川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创建工作;1933年7月部队扩编,他任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师长,率部反敌“三路围攻”。

  当年的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在他的《历史的回顾》一书中,对汪烈山作了高度评价:“我八十八师师长汪烈山,不幸牺牲。他是黄安人,任过排、连、营长,少共国际团团长,是个很能打的干部。八十八师能攻善守,作战勇猛顽强,屡建战功,是同他的指挥分不开的。”

  1933年7月,红四方面军粉碎了川军的“三路围攻”。10月,不甘失败的四川军阀刘湘再次组织20余万川军,对川陕苏区发动更大规模的“六路围攻”。在随后的两个多月时间里,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师长汪烈山奉命带领红军战士夜袭达县(今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城南吴家桥,智取城北凤凰山,一举解放达县城,并多次粉碎敌军的进攻。

  12月15日凌晨,不甘受挫的敌军再次派出两路部队,他们趁着达县城南州河大雾弥漫,企图强行渡河夺取我方雷音铺阵地。汪烈山冲到前线,冒着敌人的炮火,亲自观察对岸敌情。

  “师长,你到指挥所去吧!这里有团长和我们呢……”战士们一再劝说汪烈山离开前线,但汪烈山摆摆手,一边注视着对岸敌情,一边思考对策。此时,一发炮弹突然落在附近,炸起的泥土溅到汪烈山身上。“看情形,敌人这次来者不善啊!”汪烈山抖了抖身上的尘土,面色凝重地说。随后,他组织两营红军兵力发动反击,多次把敌人阻击在州河对岸。

  战事果然不出汪烈山所料。次日清晨,敌方再次集中五个团兵力、十五六门迫击炮,再次向红军工事最薄弱的沿江阵地发起了疯狂进攻,企图渡过州河。汪烈山组织兵力,迅速迎战抗敌。一时间,州河两岸炮火连天,硝烟弥漫。对峙至中午,敌军武器精良,来势汹汹,他们强行渡过州河,攻占了红军河岸滩头的小山阵地。红军部队以寡敌众,伤亡惨重,弹药稀缺,退守至石鼓寨。

  敌军一路穷追不舍。他们断定红军部队弹药已所剩无几,派兵轮番强攻红军阵地。

  “我在,阵地在!”汪烈山视死如归。石鼓寨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汪烈山指挥红军战士顽强抗敌,就连炊事员、卫生员也拿起长矛、举起石头齐上阵。哪里吃紧,哪里危急,汪烈山的身影便出现在哪里。在他的带领下,红军战士们坚守阵地。

  黄昏,敌人枪声停止了,他们就地休整。汪烈山命令红军战士们埋锅做饭,补充体力,然而不幸就在这时降临。战士们刚刚吃完饭,前线又传来消息,敌人正在集结,又将发起新一轮攻击。战士们拿起武器,跳出战壕,直奔前线。突然,一发炮弹呼啸而至,刚好落在汪烈山身旁,随后是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战士们猛扑向汪烈山,试图保护师长,然而此时汪烈山已经负伤倒地,鲜血顺着他的额头流下来。面对抢救他的红军医护人员,年仅29岁的汪烈山只给大家留下了最后一句话:“战斗,直到胜利!”

  得知汪烈山牺牲的消息后,战士们悲愤交加,失声痛哭,高呼着为师长报仇的口号,奋勇冲向敌人,最终守住了石鼓寨阵地。

  直到上级传来转移的指令,红军战士们不忍就地埋葬自己的师长,他们抬着担架,徒步一百多公里,护送汪烈山的遗体回到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即今日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与战友们长眠在一起。

  战士们始终不能忘记,汪烈山以身作则、与红军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点点滴滴。有一次,汪烈山叫通讯员送一封书信,发现这名通讯员赤着双脚,他马上脱下鞋子,命令通讯员穿上,自己光着脚奔向阵地;红军部队坚守空山坝时,后勤人员送来粮食,警卫员单独给汪烈山装了一小袋玉米,他发现后,严令警卫员送回;在火峰山战斗中,汪烈山的部下陈锡联不幸负伤,血浸透上衣,昏迷不醒,汪烈山脱掉外衣给陈锡联盖上,自己仅穿一件单薄的破旧衬衫……后来,陈锡联在回忆录中深情地写下这些话:“我通过这些小事,学到了汪烈山同志以身作则、与指战员同甘共苦的优良作风。这种作风是我们人民军队的传家宝。我们要把这种优良作风一代一代传下去。”(作者:陈贵平 蒲江涛 单位:四川省通江县纪委监委)

  编辑:张亚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