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下雨,飘雪,我的内心总会涌出一阵激动欢愉。滴滴雨水,是天空对大地激情的滋润,片片雪花,是人间最浪漫的绽放。
冬至,一年最长夜,跟许多地方一样,家乡嵩山这一天有吃饺子的习俗。天还没亮,我就起床点火下饺子,饺子是昨天晚上包的。
饺子还没出锅,就听到女儿房间不断传出的尖叫声。
“怎么啦?”我问。
“快看,雪!”女儿指着窗外。
只见晨曦鹅黄的光线中,天地间雪花在静静飘舞……
“今天咱去洛阳!”丈夫说。我知道他不是浪漫,而是又要去看他的朋友老魏了。
吃过饺子,我们便驾车奔向洛阳。一路上女儿最兴奋,她时不时地将小手伸出窗外,任雪花打在掌心。
车开到一处田野停下了。“看看牡丹!”丈夫跳下车。我好奇地看着丈夫,大冬天赏花?
我们踏着雪,走向田野。举目远望,“山舞银蛇”的诗句呈现在眼前,丈夫带着女儿在雪地里尽情撒欢,他们追逐着,将手中雪球打向彼此。跟着父女俩,我来到了田野。雪慷慨地将田野的沟沟坎坎包裹起来,连牡丹黑色枝上也挂着一层,有着水墨画的神韵。
每年春天才是牡丹赏花时,这几年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洛阳的牡丹专家和花农培育出了许多新品种,让赏花时节延长了。
冬日牡丹没有花开满目的锦绣,剩下的只有黑黑的枝干,直愣愣地竖在大地上。相对于盛放的花期,眼前的沧桑才是牡丹的常态。那枝干,如同青春远去的汉子,饱尝岁月的甘苦,平静下来。它知道,只有经历寒冬的沉淀,才会在来年勃发新枝,萌生新蕾。
离开田野,离开让我感叹不已的雪牡丹,我们来到了洛阳市东郊平乐镇平乐村——中国牡丹画第一村。车刚一停,女儿便跳下车,向在门前迎接我们的老魏脆脆地叫了声“伯伯”。
老魏脸上乐开了花,他跛着脚将我们一家领进门,“这大雪天,你们……”
女儿看着墙上的牡丹画,问:“这是新画的?”老魏笑了,说:“每天都有新画,一天不画就像没吃饭一样。”
我看到画案一张雪白的宣纸上,已经画上了一朵朵牡丹花,只是还没有画叶子和枝干。“魏哥,画吧!”老魏看了下我们,拿起画笔、蘸上墨,画了起来。真香,陶醉于浓浓墨味的女儿瞪着眼睛入神地看着。
老魏是平乐村村民,身患小儿麻痹,干不了重体力活,妻子也有慢性病,加上有两个孩子,日子一直清苦。六年前,丈夫被派到平乐镇扶贫,和老魏成了好朋友。怎么才能帮老魏脱贫?试着养猪养鸡,种梨树,但效果都不如意。那时,画画成为平乐镇新式营生,丈夫买来笔墨颜料,鼓励老魏画画。开始老魏很犹豫,画了几笔就不干了,在老魏看来,这笔比锄头还重。
谁天生就会画画?丈夫带着老魏来到镇上,跟开画店的人学习。老魏努力练习,一段时间下来,终于画得有模有样了,可在赶集时把画摆在摊子上,像烂白菜一样无人问津。
别泄气,赚钱哪有轻轻松松的?咱这是手艺,是艺术,不是变魔术。老魏听进去了,他又画了一批,再次拿到集市。这回,老魏的画变成了钱,而买家就是我。几年后,老魏见到我时,才发现这个秘密,他一脸愧色,说:“我重新给你画一幅!”
后来,老魏靠卖画脱了贫,儿子考上大学,上初中的女儿一边上学一边跟他学画画。
“魏哥,日子顺心了,画画也有劲儿了!”老魏一听,停下手中的笔,说,“儿子说大学毕业要回家画画,但我觉得年轻人有机会应该去外面闯荡闯荡,谋事不能只为眼前。”
听着老魏的话,我突然想到了雪地里那片沧桑的牡丹,只有经历岁月沉淀,才有这样的胸怀。如今,老魏脱贫了,物质生活富裕了,视角也宽广了。
雪还在飘,老魏画的牡丹仿佛已经长出枝叶……(侯路军 作者单位:河南省孟津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