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检察官风采】梅玫:让“走岔路”的孩子回家来
2021-06-28 09:29:00  来源:检察日报

  “我是一名检察官,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无论从哪个立场出发,看到那些误入歧途的孩子,我都特别心痛。”

  ——全国模范检察官、全国“三八红旗手”、重庆市大渡口区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莎姐”办公室主任梅玫

  利落的发髻、爽朗的笑声、亲切的谈吐,是记者见到梅玫时的第一印象。

  梅玫,重庆市大渡口区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莎姐”办公室主任。自被招录进检察机关,梅玫就与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取得不同凡响的成绩。她先后被评为全国模范检察官、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守望正义——群众最喜爱的检察官。

  “未成年人犯罪走势下降”是最好的证明

  2003年,22岁的梅玫考入重庆市大渡口区检察院。刚进检察院,她就主动请缨做未检工作。而当时,“未检”甚至都没有正式的部门归属,其职能分散于侦监、公诉等部门。

  “我真的很喜欢做未检工作。”梅玫说,这句话至今仍然是自己的心声。为把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做得更细致,早在2004年,梅玫就与7名检察官组成团队,并最终发展为“莎姐”青少年维权岗,将此前分散的未检工作进行综合管理。她把办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例,绘编成漫画口袋书《莎姐讲故事》,并设立了“莎姐”热线、“莎姐”信箱、“莎姐”谈心室等。直到今天,“莎姐”青少年维权岗的工作内容与范围仍在不断拓展。

  “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梅玫说,经过她和“莎姐”检察官们的付出,当地未成年人犯罪的走势就是最好的证明。2004年,该区有犯罪未成年人60人,此后逐年减少,2016年以来保持在个位数,2019年降为零。这些数字背后,梅玫和“莎姐”检察官们功不可没。

  如今,全国人大代表马善祥及多名心理咨询师、老师加入“莎姐”志愿者队伍;团市委、妇联、教委等多家单位和该院建立了法治教育协作机制;许多公益组织和爱心企业也纷纷加入“莎姐”普法和帮教涉罪未成年人队伍中。

  2019年,梅玫还开发了“莎姐”云平台,并不断延伸触角,让检察机关更好地发挥法律监督职能。目前,该区24个部门、8个街镇和30所中小学都纳入了“莎姐”云平台,进驻平台后,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按照平台运行机制,回复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携手共建,共同编织了一张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的安全“防护网”。

  她为迷途的孩子点亮明灯

  从事未检工作17年,梅玫先后把100多名失足未成年人拉回正常的生活轨迹。

  说起接手的案子和涉案的那些孩子,梅玫的语气变得沉重起来。“我是一名检察官,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无论从哪个立场出发,看到那些误入歧途的孩子,我都特别心痛。”梅玫说,“我不想主动打扰任何一个孩子,对他们来说,无论是受害者还是曾经误入歧途,当他们需要我的时候,我会当一个好的倾听者。”

  她用自己的耐心爱心和恒心,竭尽全力地把“走岔路”的孩子拽回正道。十几年来,她始终扮演着“知心姐姐”的角色,为迷途的孩子点亮明灯,为脆弱的心灵提供帮助。她说,“帮助迷失的少年重新找回自我、融入社会,看着他们越变越好,是件值得骄傲和欣慰的事,帮助受害的青少年走出阴影也同样重要。”

  一位未成年被害人的母亲让梅玫印象深刻。女孩受伤害后辍学自闭,母亲伤心落泪,谁都无力改变残酷的现实。梅玫刚开始接触母女俩时,女孩母亲言辞并不友好,不想让女儿受到“二次伤害”。没想到女儿跟梅玫聊了一两个小时之后,竟然在离开的时候告诉她“下次还想来”。就这样,梅玫与小女孩接触了一个多月,不仅对女孩进行心理疏导,而且打通了母亲的心结,母女关系也逐渐缓和了。

  “感谢你,陪我们度过最黑暗的日子,带我们步入阳光……”有一天,这位母亲给梅玫发了一条长长的微信。“看完微信很感动,也感受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梅玫说,其实案子早就办结了,犯罪分子也判了刑。但她觉得如果不将后续事情处理好,这个案子就没完,心里的石头就放不下。

  看到孩子们找到生活方向感觉特别幸福

  用同事的话来说,“梅玫总是喜欢给自己找事情”。

  到看守所跟孩子聊天时,梅玫发现跟孩子当面聊,他们基本不愿意开口,于是她在看守所设立了“莎姐”信箱,鼓励孩子们写信表露心声;与未成年人交流时,她体会到心理辅导的作用,就挤时间学习并考取了心理咨询师;交流学习中,她发现兄弟单位观护基地的优势,回来就联系爱心企业在当地建立了观护基地;工作总结中,她留意到预防犯罪的重要,又牵头组建了“莎姐”法治宣讲团,并在全区建立了13个工作室、9个校园法律社团,实现全区所有镇街、中小学校全覆盖;她还针对未成年人和社区居民不同特点,积极开展文艺创作,制作法治视频节目《莎姐说》,编排“莎姐陪着你”歌舞,并组织“莎姐”志愿服务团队,联合影视公司拍摄制作了国内首部预防青少年犯罪题材电影《莎姐日记》。

  梅玫的每一步探索、每一次尝试、每一分精力,都源于她对工作的真心热爱,也正是这份热爱,让她乐此不疲。“当收到孩子们的来信,看到他们找到了生活方向,或者接到来电说,听他们说找到了满意的工作,或者他们带着家人来找我聊天谈心,自己心里就感觉特别幸福,也非常满足。”

  不久前,有个男孩带着女朋友来找梅玫,并向她袒露心声,正因为梅玫的一句话点醒了他,才让他重新鼓起勇气好好生活。虽然梅玫已记不清具体细节了,却记得这个孩子一步步变好的样子。在她的帮教档案上,注明了最初接触时他的负面情绪、对社会的敌意、他在观护基地的表现、他跟父母和好的日子、他离开重庆时的告别……

  “我们只是渡船,陪孩子们度过一段岁月,然后看着他们走向远方。”梅玫说,“未检工作是一项爱心工程。而我要做的,就是添砖加瓦。”

  (本报记者李立峰 通讯员张柳妞 图片摄影饶果)

  编辑:张亚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