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政正在调试维修技术设备
“0和1”是最原始的计算机语言,通过计算机查找涉案电子证据,就如同在“0和1”的世界里遨游。北京市东城区检察院检察技术人员刘政就是这样一位“高手”,他曾获得全国检察机关电子数据“取证能手”称号,连续两届北京市检察技术技能竞赛第一名。
被问及印象最深刻的办案经历,刘政向记者回忆起了一起职务犯罪案件。原来,检察官在办案过程中,发现一块涉案移动硬盘很可能隐藏着某国有单位领导收受贿赂的证据。很快,刘政通过自己的专业技能,将其中数据恢复并提取固定,他发现有一个“RE基本情况信息表”,表中内容就是一名销售员向销售总监申请回扣用于行贿的证据。但刘政想,这个单位业务遍布全国各地,以回扣方式开展业务盛行,说不定还有向其他单位行贿的问题。于是,他再次进行数据比对分析,运用专业技术查找、解密文件,最终在硬盘里成功获取了若干财务记录,里面反映了该行贿单位为获取商业机会,在8年间向全国多家企事业单位相关负责人以“返利”方式行贿,涉案金额高达6000余万元。案子一下从涉案几十万元变为了涉案几千万元的系列大案,取得意想不到的办案效果。
监察体制改革后,检察技术的职责之一转向为业务部门提供技术性证据审查,出具鉴定意见。据了解,东城区检察院顺应改革形势,率先在北京市基层检察院成立了网络和电信犯罪案件电子数据审查室,最终形成“检察官+电子数据鉴定人+助理”专业化办案模式。这次改革也让刘政感悟到了检察技术的转型和蜕变。
刘政告诉记者,在一起利用网络直播平台生产、销售假药危害药品安全的案子中,犯罪嫌疑人在7个月的时间内,自行分装、印制说明书,通过直播平台宣传、微信收款、快递邮寄送货的方式销售假药,消费者服用后轻则出现恶心、呕吐,重则出现呼吸困难等不良后果,该案引起了社会极大的关注。案件移送到检察机关后,办案部门发现作为审查重点的手机取证报告有800余页,微信聊天记录600多页,无法有效清晰地证明案件事实。
“通过了解案情和承办人需求,我和承办人共同研究了微信聊天记录,发现但凡通过微信购买,聊天记录就会有‘已收钱’记录。”刘政建议以搜索页面关键字的方式进行查找,他给手机取证报告及附属文件制作了新镜像,将镜像使用专用的取证软件进行加载处理,采用关键字搜索的方式迅速锁定所有“已收钱”关键字,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定位到每个位置并分析上下聊天记录。最终,在很短的时间内,承办人就得到了数百笔交易记录,准确认定了犯罪金额。
刘政的柜子里,装得满满的全是奖杯和证书,他觉得这些荣誉是检察机关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认可和肯定,荣誉的取得得益于院党组为检察技术发挥作用提供的平台。
(本报记者简洁 通讯员徐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