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博物馆 传承中华文明】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
2018-04-19 11:11:00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1905年,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在江苏南通濠河之滨,建立了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张謇认为教育事业关系着国家命运和民族存亡,而博物馆是普及知识、培养人才的教育机构,是学校教育的后盾。因此,他以“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为宗旨,率先做出示范,南通博物苑遂成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祥地。

南通博物苑建成之初占地2万多平方米,是一座中国古代苑囿与西方博物馆理念融合的“园馆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藏品分天产(即自然)、历史、美术、教育四部,主要展馆有南馆、中馆、北馆,室外散布大型文物标本、广植花草树木、养殖珍禽异兽,还有各种园林景点、设施点缀其间,由此营造出高雅精致而又轻松闲适的氛围。这种“馆园结合”的独特风格体现了张謇建设中国特色博物馆的办馆理念。

2005年,南通博物苑迎来百年华诞,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担纲博物苑总体规划和单体设计,西南部建一座现代化新展馆,早期的南馆、中馆、北馆以及张謇故居——濠南别业等历史建筑,国秀坛、中药坛等园林景观得到完好保护。

南通博物苑现有藏品约5万余件,分历史文物、民俗品物和自然标本,其中以反映地方历史的文物最具特色。苑史文物是博物苑的特色收藏之一,张謇建苑时的部分藏品、文献史料,亦是中国博物馆史的珍贵史料。自然类的藏品总计6000余件,以南通自然资源的标本为主,也收藏国家珍贵的岩矿石、动植物化石等自然标本。

作为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南通博物苑长年展出《江海古韵——南通的古代文明》、《馆珍遗韵——南通博物苑精品文物展》、《巨鲸天韵——江海鲸类生物资源专题陈列》、《跋涉百年——南通博物苑历史展》、《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张謇》等基本陈列。

到现在为止,南通博物苑已经走过了110年了。110年来,南通博物苑秉承着张謇创办时的宗旨,“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融科学、教育、文化、历史为一体,将博物馆作为学校教育的助力,发挥着汇聚自然和人类文化、展示科学和人文的作用。

南通博物苑是清代末年中国人与世界接轨的一个创举。晚清状元、中国现代化的先驱者张謇先生创立了南通博物苑,他希望以自己的成果来验证博物馆的社会价值,与此同时,他还从理论上对博物馆的性质、职能及具体的作业、管理等多方面进行阐述,从而为中国博物馆学奠定下坚实的基础。他的许多博物馆理论,至今还显示着鲜活的生命力。南通博物苑因而被公认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祥地,它的盛衰变化、曲折历程,正是中国博物馆近百年历史的缩影。 

  1905-1926年    张謇创建华夏第一馆 

  1903年张謇东渡日本,对日本的实业和教育进行了为期70天的考察,明治维新给日本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使他深受触动,而作为学校教育补充的博物馆也给他留下了深切的印象。回国后,张謇面对当时的形势和国内情况,在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两次上书清政府,撰写了《上南皮相国请京师建设帝室博览馆议》和《上学部请设博览馆议》,建议在北京建立合博物、图书二馆为一体的博览馆,进而推行到各省、府、州、县。张謇执意创办博物馆,与他“教育救国”的主张密切相关,他认为教育事业关系着国家命运和民族存亡,而博物馆是普及知识、培养人才的教育机构,是学校教育的后盾。在上书清政府时,自己在家乡南通依靠私人的力量,率先做出示范,着手创建博物馆,由此在1905年诞生了中国人自己办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 

  张謇借鉴日本和其他国家的经验,悉心研究我国博物馆建设的规划,提出博物馆的建筑、展品征集和陈列、人才的招募、管理等各方面工作的设想与要求。在他撰写的《上南皮相国请京师建设帝室博览馆议》、《上学部请设博览馆议》中阐述了办博物馆的理论和主张,他认为办博物馆要有六个方面:甲、建筑之制。谈到博物馆的建筑,博物馆的选址、面积、容量等;乙、陈列之序。认为博物馆分天然、历史、美术三部,分部陈列,条举件系,立表编号。丙、管理之法。在管理之法中他谈到人员的任用,同时要严格管理钥匙,专订章程遵守;丁、模型之部。即“所有古代宫室器物,今之不可见者,当博征图籍,证于可信,精造模型,分别存庋”;戊、采辑之例。即文物征集工作;已、表彰之宜。对捐献文物的人要给予鼓励、表彰。 

  博物苑的建设是按照张謇的办馆理论来实践的。1905年初,张謇于南通城东南濠河之滨购地23320平方米,为通师规建公共植物园,年底又将正在兴建的公共植物园改作博物苑。张謇深知文物是博物馆的基础,于是毫不犹豫地率先捐出自己的所藏,而后于1907年刊印《通州博物馆敬征通属先辈诗文集书画及所藏金石古器启》,邮递各处,广泛征集藏品。张謇对文物征集主张是“纵之千载,远之异国者,而昭然近列于耳目之前”,但同时张謇也深知这种“万物皆备于我”式的征集,对依靠私人财力而建的博物苑来讲,无异于天方夜谭,于是他把博物苑的藏品征集定位为立足本地兼及中外,他在博物苑中馆匾额的题语中说:“中国金石至博,私人财力式微,搜采准的务其大者。不能及全国也,以江苏为断;不能得原物也,以拓本为断。”张謇注重地方文物的收集,是为了“留存往迹,启发后来”。张謇凭借他个人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关系等,为博物苑广征博采,充实了苑藏品。 

  经张謇近十年的苦心经营,至1913年底博物苑已具有一定规模。 

  1927-1949年    灾难深重苦维持 

  就在博物苑的一切按照张謇的办馆理念逐步丰富时,1926年8月张謇逝世了。而当时支撑着南通各文教事业的大生企业集团,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国内政局动荡、国家财政危机及纸币信用丧失引起的金融风暴,已陷入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博物苑如水中浮萍,顿失依恃。 

  张謇逝世后,大生企业集团由其子张孝若负责。张孝若有才能也很努力,但毕竟危机四伏。在1928年南通大学(后改称南通学院)建立后,张孝若把博物苑转属南通大学,但根本情况并没有多大好转。在以后的二十年中,博物苑在财力拮据、人手很少、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苦苦维持着,用其微薄的力量,尽力为南通的教育、文化宣传等努力着。 

  正当一切在苦苦维持之时,1938年3月日军侵占南通。日军占领南通后,部分工友仍留在苑内;坚持两个月后,日军进驻苑内,工友全部离苑。博物苑从此遭受严重破坏,藏品大部分被劫、被毁,机构不复存在,房屋残破,园圃荒芜,室内设备及花木、鸟兽荡然无存。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当时博物苑已是废园。1946年抗战胜利后,博物苑仍没能引起当局和社会的重视,不仅未能修复,且继续遭受破坏…… 

  1949-1978年    坎坷曲折的新生之路 

  1949年2月2日,南通解放了。1949年9月南通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提出《恢复博物苑成立图书馆整理文物促进文化事业案》,会上通过决议,成立南通市文物征集整理委员会,准备恢复南通博物苑。 

  1952年8月1日根据苏北人民行政公署指示,正式成立苏北南通博物馆,直属苏北人民行政公署文化事业管理局。1952年9月6日苏北南通博物馆正式启用印信。苏南、苏北合并后,1953年5月底江苏省人民政府文化事业管理局发出通知,规定南通博物馆的全名为“江苏省南通博物馆”。并委托市文教科代管。但是,当馆内各项工作正逐步复苏时,博物馆又面对打击:1954年4月30日省人民政府通知为贯彻中央“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的方针,决定撤销南通、扬州两博物馆,文物移交于正在筹建中的江苏省博物馆筹备处,于是刚刚复兴的博物苑就这样冰消瓦解了。” 

  1956年5月21日,全国博物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文化部副部长郑振铎在开幕词中指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历史并不太久。第一个公共博物馆,除了帝国主义者们在沿海地区所办的几个之外,要算张謇他们办的南通博物苑了”。这段话阐明了南通博物苑在中国博物馆事业史上的特殊地位,同时也救活了这中国人自己办的第一个博物馆。 

  在全国博物馆工作会议后的十多天,江苏省文化局致函南通市人民政府文化科,要求编制博物馆整修计划,提出在1957年在前南通博物馆旧址建立南通市历史建设博物馆。1957年4月9日,江苏省人民委员会致函南通市人民委员会:“1954年撤销的南通博物馆是全国第一个民办的博物馆。我会决定自本年起在该馆的基础上重建一个新型的、地志性的博物馆,以搜集、整理、陈列南通市的历史、建设和自然资源的资料,向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年8月,成立了南通博物馆筹备处,9月开始维修馆舍。1958年10月1日正式恢复建馆,启用新印章。 

  就在一切工作向着一个目标努力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又使博物馆陷入了困境。1972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全国文物、博物馆工作出现了复苏的形势。南通博物馆也重新调配人员,逐步恢复业务工作。 

  1978-1999年    开拓进取的发展之路 

  1979年1月,恢复了“南通博物馆”印章。1979年10月,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的筹备会在南通召开,南通博物苑的重要历史地位,得到来自全国各博物馆专家的认同。著名的古人类学者裴文中教授特地题词:“中国第一博物馆,是最有价值的珍宝。” 1984年7月1日,恢复原名“南通博物苑”。 

  博物苑长年举办展览,除有反映地区历史文物、自然标本及张謇业绩的基本陈列外,还不时地利用藏品举办临时展览,组织巡回展览,走向社区,借以弘扬爱国精神,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经常举办南通烈士事迹陈列,以配合革命传统教育。 

  1982年举办的《民俗品物展览》,是经1980年倡议收集民俗文物,创办民俗博物馆之后,把长期受到冷落的民俗学引进中国博物馆的一个象征。受此影响,国内开始有民俗博物馆的诞生。在自身并不优越的条件下,博物苑又一次开风气之先。 

  1996年,博物苑与全国工商联联系,在日本东京日中友好会馆举办《张謇捐赠南通博物苑明清书画展》。这是博物苑的藏品首次走出国门的举措。 

  1995年博物苑建苑90周年,在庆祝大会上国际博物馆协会理事、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吕济民先生,对南通博物苑给予了高度评价“南通博物苑是国人自办的第一个博物馆,是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中的旗帜,是富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典范。南通博物苑的创建者张謇先生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馆学研究者和奠基人,是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开路先锋。” 

  1999-2015年    世纪之交的腾飞 

  1999年12月28日,在世纪之交,南通市政府决定:将人民公园并入博物苑,从而结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分裂为两单位的历史,为博物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博物苑带来一个全新的充满希望的时期。2002年8月,正式委托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设计新展馆。新展馆的建造,将解决长期以来苑内藏品难以安全展出的困难,同时也成为博物苑发展历程中的一个标志。2004年5月29日,新展馆奠基。 

  2005年秋,博物苑将迎来由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将联合举办“南通博物苑一百年暨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百年庆典”纪念活动。2014年新展馆展陈更新顺利完成,面向观众一次性推出三大崭新的基本陈列,分别是《江海古韵——南通的古代文明》《馆珍遗韵——南通博物苑精品文物展》《巨鲸天韵——江海鲸类生物资源专题陈列》。创办人张謇咏叹的“濠南苑囿郁璘彬,风物骈骈与岁新”,正得到真实的体现。 

  编辑:张亚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