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 文 苑 】长河旭日大光楼
2020-05-07 16:41:00  来源:学习时报

  在中国的江河湖海岸边和无数名山大川之中,耸立着一座座飞檐翘角的楼阁。这些历史久远而又气宇不凡的楼阁,无不积淀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承载着流传于市井百姓的传奇故事,镌刻着被一代代文人骚客吟颂至今的诗词文章,千百年来,这些楼阁已经成为人们登高望远、赏景抒怀甚至研读修行的名胜之地。

  失去了金戈铁马的气度,没有惊艳世界的诗词华章风采,大运河两岸的一座座楼阁仿佛被世人遗忘在码头上。我一次次独登这些楼阁,俯瞰这条曾经盛极一时的大运河,清冷的月光洒在河面上,作为历史上煌煌帝国国运所系的大运河,贯通了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和钱塘江等五大水系,连接了中国内地与海外,汇聚了燕赵、中原和江南的多元文化,多少雄才大略的帝王曾经沿运河下江南,无数文人骚客曾经在大运河上乘船往返,这些如明珠般镶嵌在大运河两岸的楼阁怎么会被轻易地遗忘?

  在大运河的最北端,我登上了大光楼。向南望去,大运河如一条飘逸的玉带,两岸林木葱郁。向西望去,燃灯舍利塔庄严肃穆。曾几何时,这里是南粮北运的终点,也是无数士子人生的一个崭新起点。数百年来,无数士子心情激荡地走下船,走进燃灯舍利塔下的孔庙,从这里走进科举考场,进入他们的宦海生涯。位于通惠河与大运河交汇之处的验粮楼,修建于明朝嘉靖七年,朝廷户部派官员在此验收漕粮,取名大光楼,正是取自《周易》“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告诫官员要谨记减省于上增之于下,民众就会无限欣喜,从上施利于下,其道义就能大放光芒。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这篇文采斐然的散文以其道大光点题,道出对中国前途命运的关切和祈愿。

  作为验粮楼,从表面上看大光楼似乎缺少其他文化名楼的风采气韵,但她却因关系天下苍生命运而被赋予更加恢弘的格局,只是在很长的时间内不被世人所知。清乾隆皇帝东陵祭祖,途经通州,曾登大光楼远望,并吟诗一首:“郡城埤堄枕河涯,烟树参差万户披。试上高楼眄空阔,也应并入谢家诗。”这座历史名楼在1900年被八国联军野蛮地一把火烧成灰烬,直到重建后再次耸立在运河之畔。数百年后我登上重建后的大光楼,极目远眺,长河旭日喷薄而出,大运河如诗如画,眼前是城市副中心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美丽图景。

  试上高楼眄空阔,也应并入谢家诗。在大光楼上看长河旭日,朝霞如火,仿佛看到一个个匆忙的身影在霞光中碰撞重叠。我突然明白了千年大运河之畔那些沉默的楼阁隐藏的秘密,千百年来,与其他历史名楼的张扬不同,他们一直小心翼翼地收敛着光芒,把家国情怀的宏大气度隐藏在嘈杂的码头上。那些帝王将相在这些楼阁登高望远,胸中山河万里波澜起伏。无数文人骚客在这些楼阁上轻拍栏杆,触景生情也只能默默写在心里,在信笺中抒发家国情怀。大光楼修建十年后,浙江会稽学子沈炼沿大运河乘船北上,第一次在大光楼下驻足,嘉靖十七年考中进士,此后先后出任溧阳、荏平、清丰县令。数年之后,沈炼又应锦衣卫都指挥使陆炳之邀,再次乘船北上,出任锦衣卫经历,此次北上,当沈炼再次站在大光楼下,打量着大光楼醒目的牌匾,他已经准备为重整大明江山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嘉靖二十九年,沈炼死劾严嵩,让家人抬着棺材跪在皇宫门前,揭发严嵩父子十大罪状,令天下震惊。嘉靖三十六年,沈炼被严党诬陷杀害,年仅51岁。严嵩父子倒台后,穆宗隆庆元年,朝廷为沈炼平反昭雪。沈炼曾在大运河畔的大光楼送别友人时深情题赠:十年辛苦在京华,梦里何时不见家。一到若耶溪畔月,始知杨柳隔天涯。刚直的沈炼将他的生命化作一道霞光,一如他的字青霞,让运河之畔大光楼的牌匾更加光彩耀目。

  名楼之名,多源于诗词;名楼之大美,在于精神。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回溯历史,在严党横行民不聊生的时代,沈炼就是那轮红日,纵使与亲人阴阳相隔,也要在那个时代留下人生中最闪耀的高光时刻,让人们在黑暗之中看到希望,在他将生死度外的决绝中看到其道大光的火种。这种舍生取义的精神,足以让这座被百姓称之为河楼的大光楼成为千年运河的第一名楼。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在视察大运河时强调: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运河畔,古道边,我站在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大光楼上,看长河旭日,城市副中心建设如画卷展现在眼前,心中浮想联翩。千百年来,这条大运河渡过无数仁人志士,他们心怀家国天下,将名利视为浮云,将生死置之度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们曾一次次在这些楼阁登高望远亦或生离死别,眼含热泪奔跑在人生之路上,正是这种英雄精神呵护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这个百舸争流的新时代,我们需要保护传承利用好大运河文化,让这条千年运河焕发新的活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发挥重要的经济文化带作用。我们要加快大运河生态修复,深入挖掘大运河承载的红色文化、京味文化、漕运文化、山水文化,坚持古为今用,进一步挖掘大运河这一世界级文化遗产的精神价值,使其成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我们要擦亮运河沿岸一块块牌匾,让大运河畔一座座楼阁焕发异彩,真正成为享誉世界的历史古迹、文化名楼和运河品牌,弘扬大运河所承载的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励我们不忘初心,奋勇前行。

  编辑:张亚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