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哥,我是黄维啊!50多年前,是您指引我考入黄埔军校。您期望我成为一个将军,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可我的前半生却一直为反动派卖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我对不起您啊……”
1977年10月的一天,在江西省南昌市西郊梅岭山麓的方志敏烈士墓地前,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久久伫立,他眼含着泪水,边鞠躬边轻声喃喃着。这位前国民党第12兵团司令官被人民政府特赦后,特意从北京赶到南昌看望自己的方大哥。
夕阳映照在苍松翠柏掩映的墓碑上,再次把时光拉回到血雨腥风的大革命年代。
方志敏比黄维长四岁。1918年,黄维考取了江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同是来自赣东北的老乡方志敏像亲哥哥一样关心照顾他,二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毕业后,两“兄弟”却走上了不同的道路。黄维成了蒋介石手下的得力干将,最终在淮海战役中被俘。而方志敏则于1927年夏秘密回到自己的家乡弋阳横峰,以“两条半枪”起家,发动数万农民举行暴动,建立了人口近百万的赣东北苏区。此后,他担任过红十军政委,又任闽浙赣省委书记、省苏维埃主席。
当时由于敌人的封锁,赣东北苏区物质极度缺乏。方志敏要求党员干部与群众同甘共苦,不能搞特殊,并以身作则。有一次,方志敏发现自己吃的是白米粥而大家吃的是米糠和野菜煮的粥,就叫警卫员告诉伙房:“大家吃什么,我吃什么,不能特殊。”老管理员听了警卫员的转达,叫了起来:“什么特殊?要讲特殊也行!他得了劳碌命,生了肺痨病,就是比旁人要特殊一点。哪个要敢为这事‘民主’,提意见,我把意见焙焦了叫他吃下去!”方志敏批评了这位老同志,亲自把粥端回去,让身体有病的同志吃,自己与大家一起吃米糠野菜粥。
有一年寒冬腊月,方志敏穿着一件薄薄的破棉袄从弋阳去参加贵溪县苏维埃代表大会,冷得瑟瑟发抖。身穿新棉袍的代表们于心不忍,大家偷偷合伙买了新棉袄送来,但方志敏执意不收。他反复给大家讲“要节省,要减轻群众负担”的道理。一旁的警卫员实在看不过去了,说:“当个苏维埃主席,穿件破棉袄,人家都看不过,收下了又有什么了不得?”方志敏说:“当苏维埃主席,更得事事注意。一个不留意,就不是我一个人的事啦!”“吃不得苦,革不得命,苦算什么,愈苦愈要干,愈苦我愈快乐。”方志敏说得到也能做得到。根据地在他的领导下,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军队建设、经济建设等方面都蓬勃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大大改善。这块面积不大的苏区,在敌人数万重兵的四年“围剿”中始终屹立,成为保卫中央苏区的战略右翼。
1935年1月29日,方志敏等同志率领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遭到蒋介石反动派军队的追剿堵截。风雪中苦战10余天粒米未进的方志敏,在江西省怀玉山陇首村敌封锁线上被捕。被捕时,两个敌军士兵从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方志敏从容地告诉敌军:“去年暑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已交给我的妻子放在深山坞里保藏着,怕国军进攻时,被人抢了去,准备今年暑天拿出来再穿,那些就算是我唯一的财产了。”在狱中,面对酷刑与死神、高官与厚禄,方志敏笑傲敌人:“我方志敏不爱爵位!也不爱金钱!”“头颅可以断,信仰不可移,气节决不丢。”1935年8月6日,方志敏被敌人杀害,年仅36岁。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方志敏的清贫精神教育了无数后人,连曾经的敌人也为他的精神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