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很多好官和清官,因为史料里没有记述,他的事迹也没有流传了。比如我们文中说到的这位潘好礼,我们甚至无法知道他的生卒年。只知道他是贝州宗城人(今河北省邢台市),主要活动年间为唐玄宗开元初期。
潘好礼出任上蔡令。因政绩优异,擢升为监察御史。他在任上最著名的经历是援引《春秋》大义和利害关系,打消了唐玄宗立武惠妃为皇后的念头。
潘好礼为官清廉,不阿附于权贵,然而过于讲究细节甚至苛刻,生活过于简朴,因此有些人私下里说他如此做是为了博取名声。
开元三年,潘好礼被任命为王府长史。不久,王李守礼外放华州刺史,潘好礼随行并担任王府司马,管理滑州政事。王生活放纵,酷爱出游打猎。潘好礼常常规劝阻止。有一次,王驾鹰纵犬,带着家人出猎。潘好礼听说后拦住道路,劝王回去。眼见王不肯听从,潘好礼干脆卧倒在马前,大声呼道:“如今正是农时,王为什么非要在此时纵容恶少和狗马践踏庄稼,为了自己享乐尽兴而祸害百姓!如果非要如此,请王先放马踩死我,然后随心所欲好了!”王不禁既惭愧又害怕,向潘好礼道歉,取消了出猎。
后来,潘好礼担任豫州刺史。他为官清正廉明、不徇私情、勤于政事。他的儿子请求去考明经,潘好礼说:“如果不通晓经典的话,不能贸然去考。”并且亲自出题测试儿子,发现儿子的水平果然不够。他一怒之下加以鞭打,甚至给儿子戴上枷锁,到门口罚站。
潘好礼生平最闻名于世的举动,莫过于劝说唐玄宗放弃册立武惠妃为皇后的念头。武惠妃是武则天的堂侄孙女,姿容美丽、慧黠过人且野心勃勃。在玄宗原配王皇后因故被废后,位列后宫之首,待遇等同皇后。并且希冀子以母贵,先做皇后,再为儿子谋取太子之位。当玄宗把册立武惠妃为后的打算公布后,潘好礼上疏劝阻:“《礼书》上说,‘父母之仇,不共戴天’。《春秋》也说,做子女的不为父母复仇,枉为人子。陛下如今要立武氏为后,有什么面目见天下人呢?武惠妃的堂叔武三思、叔父武延秀,都曾犯下扰乱朝政、破坏伦常的大罪,被天下人所憎恨……平民婚娶尚且要加以选择考察,何况天子呢?……古代的圣人都要明确嫡庶之分。地位稳定,那么夺嫡的野心也就被压制了。如今的太子(赵丽妃之子)并非武惠妃所生。而且武惠妃自己也生了皇子。一旦册立惠妃为后,太子必定地位不安。”潘好礼的这番劝谏,犀利有力。先是直接挑明武则天当政时大肆迫害李唐皇室,玄宗生母窦德妃正是死于武则天之手,连埋葬之地都无处可寻。武惠妃是武家后人,而且又有了自己的儿子。太子李瑛生母赵丽妃正是因为失宠郁郁而亡。如果立她为皇后,太子的储君位置难免不保。他最终成功说服了唐玄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