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自称平生不愿为人作墓志,但他十分敬佩陈希亮的为人,担心陈希亮的事迹失传于后世,破例写下了《陈公弼传》。陈希亮,字公弼,北宋时期眉州青神(今属四川)人。他为官30余年,先后任过知县、知州、知府、转运史等地方官,也在开封府及朝廷任职。陈希亮为人清廉、刚直、寡欲,不给人好脸色,自王公贵人以下,都很忌惮他。他所到之处,奸民劣官都革心换面,不改的一定被杀。但他内心仁爱宽恕,所以严格而不残忍。
起初他做大理评事,主管长沙县政事。有个叫海印国师的僧人,出入章献皇后家,与朝廷里显贵的人都有来往,倚仗着他们的势力占据百姓的土地。因为他的势力太大,地方上的人没人敢正眼看他。陈希亮可不管这些,收捕惩治了海印国师,在法律上定了他的罪。全县的人听说这事后都感到惊讶。
陈希亮出任知县的时候,县里有个老官吏叫曹腆的犯了法。曹腆认为陈希亮年轻,就很轻慢他。陈希亮上任后,查实了曹腆的罪证,要对他进行惩治。曹腆吓得叩头叩到出了血,表示愿意改过自新。陈希亮警告他以后把他放了。后来,曹腆终于成了一个好官吏。当时,民间谣传有三个红衣老人放火,当地巫师每年要勒索百姓财物祭鬼,说不这样就会有火灾发生。陈希亮下令禁止,百姓也不敢违犯,而火灾也没有发生过。陈希亮又毁掉了淫祠数百座,勒令巫师们回家做农民。他被免职离开当地时,父老乡亲们送他出境,哭泣着说:“大人离开我们,红衣老人又会出现了。”
外戚(皇后家族)沈元吉因做坏事、偷盗杀人被查,负责审理的陈希亮一审问就得到了实情,沈元吉自己受惊倒地而死,沈家诉告陈希亮,皇帝下令弹劾陈希亮以及几位办事的官吏。陈希亮说:“杀死这个坏人的唯独我一人。”他把罪过揽在自己身上,他自己因此被罢官。
皇祐元年,皇帝下令让他做提举河北便籴之官(负责征调粮食),都转运史魏瓘揭发陈希亮擅自提高降低物价。不久魏瓘被任命为龙图阁学士,主管开封政事,陈希亮请求在朝廷上与他们论辩。他们对答以后,仁宗认为陈希亮正确有理,罢免魏瓘的官职,让他去主管越州政事,并且想要任用陈希亮为龙图阁学士。陈希亮说:“我与转运使不和,不能算没有罪过。”
当时州郡官员互相赠送酒,而这些公家的酒都是由私人得了,按法律是不许可的。陈希亮也曾用酒赠送贫寒的游士,随后又说:“这也是私用公物。”便改用自家财产来支付了酒钱。可他最终还是就此事上书弹劾了自己,坚持请求辞职。
不论是在地方还是京城为官,陈希亮一生嫉恶如仇,从不考虑个人的祸福进退,可以称得上是个清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