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公益诉讼的范围不断拓展,涉及到了我们生活的诸多领域,让人特别振奋。”3月10日,最高检工作报告中的公益诉讼成绩单引起了全国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的共鸣和点赞。
长期以来,公共利益保护一直是公众关切的问题,有些更是困扰多年的“老大难”。水土环境污染谁来管?网络造谣频出公民的人格权如何保护?食药卫生领域制假售假威胁人民生命安全如何破解?检察公益诉讼,给公共利益司法保护提供了“中国特色方案”。
2014年以来,在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决策部署推进下,检察机关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切的公益保护问题,不断丰富公益保护实践,一笔一划将这份中国方案越写越实。
为更大程度回应群众的公益保护需求,检察机关实现四级检察机关全面办案、在法定办案领域形成“4+5”格局,持续将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环境、食药安全等作为办案重中之重。
2021年,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公益诉讼案件16.9万件。其中,办理生态环境领域公益诉讼8.8万件、办理食药安全领域公益诉讼3万件、办理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公益诉讼2000余件。除此之外,公益诉讼制度助力南四湖十月重现碧水、禁止为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文身、捍卫英烈荣光、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最高检工作报告中一组组数字、一个个案子,书写下检察机关捍卫公共利益,为民办事、守护人民美好生活的初心使命,也是检察机关不断提升公益诉讼检察治理效能,能动司法履职的坚实脚步。
“完善文物和文化遗产公益诉讼立法”“把未成年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没完没了地抓下去”……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对检察公益诉讼提出更多殷切希望,既是对公益诉讼效能的肯定,又是对检察机关工作的希冀。
未来,在网络治理、金融证券、知识产权、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妇女权益保障等新领域,如何继续发挥公益诉讼制度的作用,以“我管”促“都管”,拓宽公益诉讼保护的朋友圈,将公益诉讼司法保护之路越走越实?新时代公益诉讼的命题已经开启,期待检察机关交出新的答卷,在更宽领域、更大范围保护国家和公共利益,更好地回应新时代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