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党员风采】洪家光:毫厘之间,用车刀镌刻精度
2023-10-30 17:02:00  来源:光明日报

  启动车床,一个小小的易拉罐在主轴上飞速转动。在车刀与易拉罐接触的刹那,飞舞的丝屑带着表面喷漆一点点剥落,而光滑的罐体却完整无缺。一连串行云流水般的动作一气呵成……这位操作者就是中国航发黎明工装制造厂夹具工段特级技能师洪家光。

  洪家光的工作是为航空产品研制专用工装工具,对每一个微小尺寸都要精益求精。从普通技工到车工、数控车双料高级技师,再到特级技能师,洪家光在毫厘之间寻找“人生坐标”,先后完成200多项工装工具技术革新,解决300多个工装工具技术难题。他与团队成员研发的“航空发动机叶片滚轮精密磨削技术”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使叶片加工质量和合格率得到了提升。

  “航空发动机叶片不仅要承受高温和高压,还要承受上万转速带来的巨大离心力作用。即便叶片出现一点小瑕疵,都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洪家光说。

  彼时,车床无法满足加工要求,为了提高加工精度,洪家光向团队主动请缨。他们开始一项项改进,减小托盘与操作台的间隙,改造传动机构中齿轮间咬合的紧密程度;原有的刀台抗震性不强,洪家光就重做刀台;小托盘与下面的托盘有间隙,洪家光就想办法将小托盘固定……

  4年多的时间,无数次尝试,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洪家光最终与团队成功研发出一套用于打磨发动机叶片的滚轮工具。这一工具被叶片加工厂使用后,加工叶片的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中国航发黎明是新中国喷气式航空发动机的摇篮,造就了一代代不断奋进的航发人。从1998年参加工作至今,洪家光先后拜过多位师傅。师傅们的教导不仅让他练就了过硬技能,在各项技能大赛中屡创佳绩,更将传承不息的工匠精神,深深地印刻在心中。

  上班第二年,有一天洪家光发现,有着40多年工龄的“八级工”张凤义在车床前穿着白汗衫工作,一天下来白汗衫上一个污点都没有。张凤义告诉洪家光,造飞机发动机零部件,比头发丝还细的东西掉进去,都非常危险。自那以后,洪家光跟张凤义学习,每天擦拭车床三遍,时不时清理切削下来的碎屑,衣服也洗得干干净净,养成了一丝不苟的工作习惯。

  “真正的工匠不仅要坐得住‘冷板凳’,还要能精益求精、巧思创新。”车工的一项关键技能是磨车刀。许多高精度的零部件没有现成的刀具,洪家光白天工作之余练磨刀,晚上回家经常看书琢磨。为了研究不同刀具的特性,洪家光花3个月时间跟不同师傅学习,练习磨出上百把不同功能和材质的刀具,总结了几万字的心得。由他磨出的刀具质量好、精度高,加工出来的零部件光亮平整,而且刀具的使用寿命比一般刀具多了一倍。

  “工匠精神是点亮自己,而共产党员更需要带动他人。”去年6月28日,洪家光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洪家光的视频教材《车工技能操作绝技绝活》,先后为行业内外2000余人(次)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撒播职业技能成就梦想的火种。

  以他名字命名的“洪家光劳模创新工作室”“洪家光技能大师工作站”承担起了传帮带、提技能的职责。在他与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工作室团队申报并授权31项国家专利,完成创新和攻关项目84项,成果转化63项,解决临时难题65项。

  “我师傅平日特别关注青年职工的成长与发展,引导我们立足岗位、勇于挑战。我们在工作中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共同提升。”洪家光的徒弟、工装制造厂技术员王天宇对记者说,“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行业内知名的‘工匠’,师傅用锲而不舍、勇于挑战的业务钻研精神,带领我们青年团成员完成了一项又一项任务,助力工厂产品研制能力提升,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本报记者 刘勇 本报通讯员 李青坡)

  编辑:张亚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