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 文 苑 】护源记
2021-10-08 11:28:00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东经116度,北纬25度,这不仅是一个地理坐标,更成为源头守护人生命的向度所在。

  瑞金市日东乡赣源岽,海拔1151.8米的高处,密密麻麻的林木爬满了武夷山脉的背脊。在日东林场,一块大石碑上,“赣江发源地”几个大字,昭示了这片土地的与众不同。

  赣江,是江西省第一大河流,汇入鄱阳湖后与长江相连,形成一条水运大动脉。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赣江源几十位护林员的心中,护源是生活中的头等大事。

  一

  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木鱼形管护站,几只黑母鸡在厨房悠闲地咯咯觅食,锅灶盆碗,一应俱全,整个管护站俨然一派烟火生息的景象。

  护林员们以站为家,24小时值班,已经是几十年的惯常了。

  在木质的二层旧楼上,站长张马林憨笑着迎了出来。踩着嗵嗵作响的地板,走进张马林的宿舍兼办公室,只见一桌一凳一床,皆为陈年旧用,除了一台16英寸的电视机,再无长物。

  年近六旬的张马林,在管护站里工作生活了37年。37年守林护源,他的故事,多得像天上的星星。

  那是几年前的一个晚上,刚刚进入梦乡的张马林忽然听到突突突的摩托车声,他一下子惊醒了。多年的管护经验,使他练就了警觉的听力和敏锐的判断力。深夜上山,绝非村民闲来散心。张马林分析可能有人盗捕野生动物。事不宜迟,他立即从床上爬起来,召集了5名护林员,出站摸黑寻踪。

  山间岔路丛生,又时有毒蛇出没,他们打着手电,防着长虫野兽,顺着摩托车辙一路追踪,终于在保护区内一处名叫大丘坳的地方找到了盗捕人的两辆摩托车。“他们跑不了,还要回来取车。”张马林决定就地蹲守。

  等待是漫长的,瞌睡侵入大脑,露水打上身来,但他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凌晨1点,三名盗捕人提着猎物返回,蹲伏在路旁的张马林与护林员们一跃而起,一下子将他们扭住。

  在日东乡森林派出所,盗捕人交出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濒危物种眼镜王蛇,以及省二级保护动物棘胸蛙和竹鼠,它们又将重获新生、回归山林。审讯中,得知盗捕人从外县流窜而来,都携带着刀具等凶器。

  “害怕吗?”我问张马林。“我们心里只想着这是我们的本职工作,哪里顾得上那么多!”

  其实,他不是没有因此受过伤。上世纪80年代,张马林等护林员在制止盗伐树木者时,被多人围殴。其时,一个名叫黄庆华的护林员血气方刚,冲在前面,后被刀子刺伤,住院两个多月才得以痊愈。

  张马林也没有幸免,他的头部和腹部均受过伤。但是,每每等不及伤痕结痂,他们又匆匆走在了巡山护林的路上。他们经常深夜出巡,无论寒风雨雪、风霜满天。饿了,吃一口随身携带的饼干;渴了,掬一捧溪涧的山泉;累了,就躺在土堆上靠一会。

  在管护站的办公室里,摆放着一台笨重的播放器。平时,护林员们就用摩托车驮着它,进村入户,宣传生态建设、环境卫生、森林防火。“哪有什么秘诀啊,无非就是口勤脚勤宣传勤。”张马林说,现在守护家园山水已经渐渐达成了共识,更多的村民主动从保护区搬到山下居住,还源头以处子般的洁净和安宁。

  再过几个月,张马林就要退休了。从青涩年华到风霜满面,从这个管护站辗转到那个管护站,他的足迹踏遍了保护区的每一块山林、每一条溪流、每一寸土地。日复一日,他将自己走成了一张“活地图”。他骄傲的是,守林护源的37年里,整个保护区没有发生过一次火灾,而且树林越来越密,野生动物越来越多。

  “生活如此清苦,任务如此艰险,值吗?”张马林说:“没想过值不值。我的心中只有不舍。”那一刻,我分明看见,他的眼角闪动着泪光。

  二

  刚刚下过一场雨,山路湿滑。我执意再走一遍护林员巡山的路线。

  黄竹管护站的站长卢春发骑着摩托车载我一路驱驰。盘曲的山路,时而有倒下的毛竹横在路中央,时而是泥泞的陡坡,时而是杂乱的石头,我数次感觉陷入绝境,似乎连人带车就要跌入万丈深渊。而他或弯腰低头,或左右扭摆身子,一次次化险为夷。卢春发不无自信地说:“我们护林员,最拿手的,一是做饭,二是骑摩托车,我经常驮着科考人员这样走。”

  路边的植物,见缝插针地长。旧年的枯茅还没有退场,鲜嫩的枝叶又在放肆地生发。偶遇一辆停在路边的摩托车,卢春发警觉地停了下来。这会是谁的车,来山上做什么呢?他观察了车牌号和车子外形,发现是熟悉的车子才放心。

  坐在后座,我看着卢春发脑后丛生的白发,他只有40出头。在他后背的衣服上,粘着细碎的草籽和树叶。我想,山中的云雾与尘屑应该都与他们的生命连为一体了吧。

  正在我出神时,一只体型颇大的白背野鸡从山路上闪过,拖着长长的尾巴隐入了密林,美得像一道白光。这就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鹇,护林员们平常都爱称之为寒鸡。

  卢春发说,保护区里,寒鸡太多了,经常碰上。有时候,它们一两百只成群出现,遇到护林员并不惊慌。多年的朝夕相处,护林员掌握了动物的秉性,动物也摸清了护林员的脾气。

  说起和野生动物相遇的故事,15岁就开始在林场工作的杨荣清更是装了一肚子传奇。这个全局最年轻的护林员,已经在管护站工作了27年。

  那是多年前的一天傍晚,杨荣清和往常一样从巡山的路上骑摩托车返回管护站。天色渐暗,视线有些模糊。他不知道,一条眼镜蛇正在前方的山路上大模大样地摊开了身子。等他骑到跟前,已经来不及闪避了。一个急刹车,他连人带车翻了出去。蛇安然无恙,而杨荣清却摔得很惨,车身上至今还有一个大坑。

  “有时候会遇上豺狗,它们根本不怕人,看见了,就得赶紧跑。山上的野猪也很多,有着漂亮的花纹,它们经常是几十只成伙地带崽出来找食物。不过不用怕,只要你不伤害它们,它们也不会伤害你……”杨荣清如数家珍。他说,最有意思的一次,他步行巡山,拐过一个急弯处,忽然与一只迎面跑来的山羊撞了个满怀。

  何止这些呢,由于保护区生态环境好,豹子、麂子、野牛、水獭等野生动物在赣江源头安居,以前见不着的鸳鸯也来了,天暖的时候,就在河里自由戏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红豆杉、伯乐树、半枫荷、金钱松、香榧也在保护区找到了恣肆生长的天堂。

  守林的生活是静默的,也是孤独的。“其实,我们最喜欢的还是巡山。”杨荣清说,“到四五月份,所有草木都发芽返青了,路边到处是鲜艳的山花,这时候你出去走一走,听一听泉水叮咚,那真叫舒服啊。”

  他说他没有上过几年学,而我却以为,自己正面对着一个自然天成的诗人。是啊,日日夜夜,守着万亩茂林,守着守着,就将一生守成了诗。(钟秀华)

  编辑:张亚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