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文荐读】吏为民役,非以役民
2018-03-20 14:59:00  来源:睢宁县人民检察院  作者:徐菲 徐存修

  《送薛存义序》是我国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柳宗元写的一篇抨击时弊,闪烁着以民为本的精神,带有民主色彩光辉的文章。虽然此文篇幅不长,但思想内涵深刻,意味深长,读后发人深思,令人不忍释卷。

  薛存义曾在永州所属零陵作过一任代理县令,任职两年,勤于政事,尽心劳力,治理有方,颇有政绩。柳宗元与薛存义同为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有同乡之谊,情义深厚。当得知恭存义调职离任时,被贬任永州司马的柳宗元带上酒肉为其送行直到江边,并写下了这篇别序以赠。

  柳宗元这篇文章全文虽只有短短的二百四十一个字,但却言简而意深,文短而味长,鲜明地提出并精辟地论述了一个重大的政治理论问题,即官吏的职责和官民的关系。作者以临别赠言的形式集中阐述了为官之道,尖锐地抨击了当时“天下皆然”的“怠事盗民”的昏暗吏治,提出“吏为民役,非以役民”,其职责是“司平”于民,为百姓公正办事,而不是去“役”民,叫百姓为他服务。这是柳宗元民本思想的体现。

  在民与官的关系上,我国古代一些政治家有不少闪耀着民主思想的重要论述。孟子提出“民贵君轻”,魏征把百姓比作“载舟覆舟”的水,更多的把官吏比作父母,百姓比作子女,提出要“爱民如子”。柳宗元却把民和官比作主仆关系,官吏应当是老百姓的差役,而不是役使老百姓的老爷。柳宗元早在一千多年前,在贪官污吏横行不法的时代,能有并大胆地提出这样的见解,毕竟是空谷足音,难能可贵的。心无百姓莫为官。柳宗元能够在自身屡遭贬谪的困境下仍矢志不渝地尽自己所能造福百姓,是因为他把自己摆在了百姓“之役”的位置上,而“非以役民而已也”,赢得了世人的敬仰。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官员手中的权力来自于人民,理当执政为民,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领导干部,无论职务高低、权力大小,都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摆正位置,正确处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当好人民的公仆,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郑培民、任长霞、牛玉儒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心系群众,树立了人民公仆的崇高形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然而,确有少数领导干部高高在上,做官当老爷,把人民群众当做无知无识的“阿斗”、“愚民”,官僚主义严重,老爷作风盛行,不是自觉地为人民服务,而是要百姓为自己服务,主仆关系颠倒,怎么能使老百姓满意呢?

  天地之间莫贵于民。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认真读一读柳宗元《送薛存义序》这篇文章,以此为鉴,对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记党的宗旨,当好人民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编辑:张亚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