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郭沫若总结李自成迸北京时因骄傲而犯了种种错误最终很快失败的历史教训,写下了《甲申三百年祭》一文。毛泽东非常重视这篇文章,他在致郭沫若的信中说:“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这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
建国前夕,在西柏坡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的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党的十六大闭幕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就带领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到西柏坡学习考察,重温毛泽东“两个务必”的教导。他在西柏坡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经过20多年特别是13年来的艰苦奋斗,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完全有理由为此感到自豪,但我们决不能自满,决不能懈怠,决不能停滞。这样,力戒骄傲的问题就又一次摆在了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面前。
胜者易骄
“骄傲”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如果上升到哲学层面,骄傲则可以被认定为对在人我关系。物我关系中自我的地位、作用、价值作了不适当的夸大并据此待人接物。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一切思想、观念,态度全都根源于社会实践,骄傲当然也不例外。无数事例证明,人的骄傲与他在社会实践中取得某种成功或在比较中显示出某些优越密切相关。一句话,胜者易骄。其一,成功显示了人的才能和作用,验证了人的思想及其指导下的行动的正确性,其二,成功会获得赞扬,也会带来他人别有用心的吹捧。其三,成功还造成远优于先前的活动空间。物质条件改善了,社会地位提高了,对各级领导干部而言往往还意味着获得新的重要权力等。这样,在鲜花簇拥下,在掌声环绕中,在宽松的环境里,一切似乎都变得顺畅起来,给人以可以为所欲为的假象,作为领导干部,如果在成功面前不能客观和全面地认识自己的过去,不能头脑冷静地面对现实,就会在一边倒的舆论的裹挟下,变得骄傲自满起来。
骄者如何
成功前谦虚,成功后骄傲,因骄傲而遭挫败——这虽不是宿命,但却是包含深刻哲理并在社会生活中每天都发生着的事实。要提出的问题是,那些在成功后骄傲起来的领导干部,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而使其命运有如此巨大的转折。第一,缺乏应对新环境的心理准备。成功会明显改变人的生活,新的环境、新的实践任务及新的主客观条件急需人去研究、去适应,而陶醉于既往成功喜悦中的骄傲者却大多思想麻痹、斗志松懈,这就会遭到新环境的元情淘汰。第二,盲目推崇过去的成功经验。骄傲者往往用老一套的思想。看法。主张把自己封闭起来,习惯于用老眼光审视新事物,使主观思想与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相脱离。第三,骄傲者高估自己而轻视他人,爱受恭维而听不进不同意见,从而使错误难以得到及时的纠正。第四,由骄而娇而做,不愿再过艰苦生活了,开始争名争利比排场耍派头,价值观由事业第一向享受第一发生膻变。第五,不似先前那样平等待人甚至屈己待人了。对集体活动的原则、社会生活的规则感到不耐烦,热衷于搞亲亲疏疏以谋取个人或小圈子的利益,从而使人际关系紧张,交往秩序混乱,作为成功保障的团结被逐步瓦解。 由此可见,成功对领导干部来讲是比艰难困苦更为严峻的考验。毛泽东曾在建国前夕告诫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不要在“捧场”和“糖衣炮弹”面前打败仗。不幸的是,此话不久就有所应验。“捧场”,“糖衣炮弹”为何如此厉害?因为你骄傲了。其实,在成功光环笼罩下骄傲起来的领导干部不是比成功前更强了,而是更弱了。借用一个比喻:过去他们虽然势单力薄,但却是真老虎。铁老虎,现如今则成了纸老虎。豆腐老虎。如此外强中于,焉有不败之理?
何以戒骄
第一,领导干部要有对戒骄的高度重视。人性有浅薄。软弱的一面,任何成功或特长都可能成为骄傲的资本,但骄傲总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名气大,会让人骄傲。春秋时楚国令尹斗越椒是出名的射箭高手,最终却死在无名后辈养由基箭下。地位高,会让人骄傲。三国时曹操率军征吴,为使战船平稳些,下令将船只用铁链连接起来。手下谋士程呈提醒须防火攻,曹操不但不听,还嘲笑程里不识天时,地利,结果大败而归。资格老,会让人骄傲。刘备领兵攻吴为兵败荆州的关羽报仇,当他听说对方主帅是年轻书生陆逊时,就用鄙夷不屑的口吻说:“朕用兵老矣,岂不如一黄日孺子那!”可就是这个倚老卖老的刘玄德,最后被人家火烧连营七百里,仅带百余人连夜逃到白帝城一病不起死在那里:,知识多,也会让人骄傲。战国时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自幼熟读兵书,讲起兵法来连他父亲都争辩不过,然而也正是这个纸上谈兵的赵括葬送了赵国40万精锐。历史的经验值得永远记取:满招损,谦受益。我们应当力戒骄傲,保持谦虚。
第二,领导干部应深刻理解谦虚的实质。“谦”在《周易》中是一卦名,其解释是:叩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哀益寡,称物平施。”可见,“谦”的意义在于损有余而补不足,反映了人们的均平意识。谦虚中的“虚”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让出“空”来。如此再来审视“谦虚”一词,也许有助于理解传统中国人为何格外贬斥骄傲而视谦虚为美德了。在各自狭小而固定的地域内以农为业,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众多的人口,有限的资源,频繁的自然灾害和社会动乱,这就是长久以来中国人生存空间的基本状态。存在决定意识,这种基本状态决定了人们渴望止暴息争,决定了人们要把谦虚视为社会成员必备的人格品质。谦虚,在这种意义上就是要求在相对封闭的地域和人群中的各个成员彼此开放自己,将自己已经占有或有条件占有的东西,包括物质资源、权力、名誉。地位等,或者乐于出让,或者主动地不予占有而留给缺乏占有机会的他人。无论在事实上人们是否真能做到这种意义上的谦虚,但它终归是具有广泛而深远影响的普遍心理期待。也正是这一功利性的心理期待,长期作为人们在交往中对言行或褒或贬,相互间或亲近或排斥的重要依据之一。今天,在这一远未根本改变的社会道德氛围中活动的人们特别是社会地位突出且有种种优越表现的各级领导干部,惟有“虚其心志,恭其容貌,不以逸群之才加乎众人之上,视彼犹贤,自视犹不足”(东汉徐干《中论·虚道川,方能被人们愉快地接纳和认同,获得支持和帮助;惟有将谦虚的态度由待人推广到处事,韬光锡玉,居安思危,自强进取,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领导干部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有人说,世上可以有傲慢的政治家,也可以有狂妄的军事家,但却不会有骄傲的天文学家。浩瀚的宇宙反衬出人的渺小、无知。软弱和无能,展现给天文学家一个大境界,使他们永远保持谦虚。可以说,力戒骄傲就是使人置身心于一个宽广的思想和情感的境界。“器小易盈”。蜗居于人生小境界中的骄傲者,眼界不宽,志气不大,自我封闭,难于自拔。要将他们解放出来,少不得外在的压力,也就是采取毛泽东回答黄炎培如何摆脱“周期律”的办法——“民主”。一是要有贬抑骄傲、倡导谦虚的道德舆论氛围;二是要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督促人们不断进步;三是经常用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教育人,使其看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四是对一切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的思想和行为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