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又名长生草、懒人菜。它味甘、辛,性温,中医讲它有健胃、提神、补虚等作用。古往今来,韭菜不仅进到寻常百姓的厨房,还常登上帝王和官员的餐桌。
魏国人季尚担任尚书令,家常只吃腌韭菜和煮韭菜。季尚的门客对人说:“季令公一顿饭有十八种菜,”别人问都是什么,门客说:“二韭一十八。”
与季尚的“二韭一十八”相类似,还有一个“三韭二十七”:《南齐书·庾杲之传》中说,庾之澄官至尚书左丞,一生清廉、节俭,常吃腌韭菜、煮韭菜和生韭菜。朋友任昉开玩笑说:“庾郎家里困难,一桌菜有二十七种。”有人问都有哪些,任昉说:“三韭二十七。”
季尚和庾之澄的官职都不算小,可他们都很节俭、清廉,把普通的韭菜作为家常菜,可想他们在其他方面也不会铺张。
清人汤斌为官清廉,生活俭朴,每日吃的多是白菜、韭菜之类,极少食肉。汤斌不仅自己生活清苦,连儿子买只鸡打牙祭都要责怪。有一次他翻阅家中账册,发现买过一只鸡,问明缘由后,便罚儿子跪诵《朱子家训》。他告诫儿子说:“天下哪有不食草根而成就大业的读书人?”后人有诗赞他是“为官甘吃人间苦,乐得万民享福康”。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与韭菜也有不解之缘。从《南京太常寺条》祭祀孝陵的祭品单中看,在朱元璋和马皇后生前的日常食谱里,总少不了韭菜、荠菜、芹菜和芋苗等农家土菜。为治官场奢侈之风,朱元璋借马皇后生日,以“四菜一汤”劝诫文武百官生活节俭,其中有一道就是炒韭菜。
一个普普通通的韭菜,古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清廉佳话。为官宜清廉自守,朴素节俭,不事铺张,远离奢华,该是它留给后人的有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