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每当向人介绍我的家乡,在自豪地说了山清水秀后,我总会遗憾地补充一句:就是交通不便。
家乡三面环山,人口增多后,祖辈所在的老寨子,顺山势衍生出四个新的小寨子,我家就住在其中一个小寨子。房后一条坑坑洼洼的山路,是全村人进出的主要通道。山路从我家住的寨子蜿蜒向上延伸,经过海拔1800米的山口,下坡至可以乘公交车进县城的一个村子。我每次上学或回家,走的都是这条马鞍形的山路。印象中,最初引领我走这条路的是父亲。
我从小体弱多病,不满1岁,父亲便背着我翻越大山,到50里外的县城看病。整个童年,打针、吃药一直伴随着我。为给我治病,父亲曾多次到邻家借钱。直到初中毕业,我记不清他带着我翻山越岭到县城看了多少回病。多年后,已为人父的我,方能理解父亲的艰辛。
家里孩子中,我学习比较好。然而,求学之路并不顺利。初中毕业,我没能考上高中,父亲知道后没有责备我,但我分明看到了他眼神里的些许遗憾。几天后,父亲从这条山路送我到另一所中学补习。一年后,我依旧没考出太好的成绩,可嘴上却跟父亲说,也许是计分有误。父亲听了我的话,当即披上蓑衣,戴上破旧的雨帽,打着灯,冒雨赶夜路到山那边的班主任家,恳求老师帮我查分数……回来的路上,他滑倒在一个泥塘里,草鞋的鞋带断了,灯也摔灭了,那晚他是赤脚摸黑走回家的。
后来,通过刻苦努力,我考上了大学。记得在县城接到录取通知书时,已是傍晚,为了让父母早一点知道,我怀揣通知书,一路跑回家。快到家门口时看到了父亲,他看似在乘凉,其实是有预感似的出来迎我,我赶快把消息告诉了他,他喜出望外,一把拉我坐下,接过录取通知书,然后又拉我到屋里告诉母亲。要知道,在20多年前,一个偏远山村能出个大学生是多么不容易,那些年,村里人见到我就竖大拇指。父亲对此却不以为然:“要戒骄戒躁,付出总会有回报。”
为给我筹集学费,父亲与母亲商量后,决定把家里养了一年多的猪卖掉。由于交通不便,我和父亲,还有两个村里人一起,将猪用滑竿从那条山路抬去集市。因为当时天太热,加上路上颠簸,猪到了街上竟然睡着了,一动也不动,买猪的人以为是病猪,到太阳落山时也没人要,于是,我们几个人又沿路往回抬。到山腰时,我从后面看到父亲后背全湿了,踉跄中,一只脚踩到了荆棘丛里,我忙上去想帮他,他只拉了我一下,借势拔出脚,继续朝前赶路,我木然地跟在后面,心里漫上阵阵酸楚。
参加工作后,我像歌中唱的一样,“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父亲平时话不多,但每次送我回城翻越那条山路,他的话就多起来了。父亲不会讲什么大道理,但有几次叮嘱却让我印象深刻。记得我从学校毕业刚参加工作时,由于条件所限,单位暂时把我安排在一个简陋的旅馆里住。回家时,我把这一“不太满意”跟父亲说了,他在送我快到山顶时,微喘着对我说:“先做好公家的,个人才会好。”
一有空,我便携妻子、儿子回乡探望父母。父亲很喜欢小孙子,每次送我们回城,他都要背着孙子走那条山路,我怕他累,他却不肯放下孩子。不仅如此,他边走还边提醒我:“工作再忙,也不能忘了教育孩子。”他看过一本《元帅家风录》后,在几次送我回城的路上嘱咐:“要学习元帅们的家教,往好的方向引导孩子。”他把对我的关爱延伸到了下一代。
几十年间,父亲无数次从那条山路带我看病、领我上学、送我进城。就在那条山路上,父亲用朴素的言语,给了我许多独到的教育和启发。
随着乡村振兴全面推开,村子的面貌明显改观。我和父亲无数次往来的那一弯山路,如今已变成了柏油路,路的两旁还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晚间的灯带成了山乡一景。沿路两侧已有多家种植、养殖企业落脚,不远的将来,家乡变化会更大。
面对勤劳、敦厚且有点木讷的父亲,我历来不善表达,只想默默用踏实担当的行动来回报他。
近几年,由于经年累月的操劳,父亲明显苍老了。看着父亲渐显弯曲的脊背,我感觉就像那一弯山路,我是从父亲背上爬过来的。(景亦文 作者单位:云南省石林县纪委监委)